<rt id="qoiue"><delect id="qoiue"></delect></rt>
  • <rt id="qoiue"><delect id="qoiue"></delect></rt><rt id="qoiue"><delect id="qoiue"></delect></rt>
  • <strike id="qoiue"></strike>
    <center id="qoiue"></center>
  • 讓好習慣“不刻意而自然”

    時間:2017-10-13 作者: 閱讀:4107

    有教育家說過,所謂教育,實質上就是培養習慣。有的單位在隊伍中抓“好習慣”的培養,并作為實現“打鐵還需自身硬”的重要抓手,受到廣泛認同與好評。抓隊伍建設突出培養好習慣,既是務實之舉,也堪稱治本之策。

    積久成性、司空見慣,是謂習慣。好的習慣,助人加速成長成才;壞的習慣,則可能使人誤入歧途。曾有一段時間,“關系學”“厚黑學”“潛規則”等四處流布,一些黨員干部隨波逐流,對此見怪不怪,甚至深諳其道。

    比方說,知道應當局部服從全局,但遇事還是愛打地方、部門、眼前的小算盤;知道抓工作要務實扎實,但許多時候還是在空喊口號空表態,樓梯踩得響、人總下不來;知道講話要力求短、實、新,但一開口還是大話連篇、套話成串;知道“圈子文化”害人不淺,但還是熱衷搞拉拉扯扯那一套;知道客套應酬毫無必要,但還是喜歡隔三差五宴請吃喝,身邊有人跑前忙后、吹號抬轎。現實中,一些人頂風違紀,很大程度上是受不良習慣所害。

    從知道到做到、從覺悟到習慣,路途并不平坦。葉圣陶說,在相信人家的話很有道理的時候,只是個“知”罷了,“知”比“不知”似乎好些,但僅僅是“知”,實際上與“不知”并無兩樣。起而行之,“知”才會轉化為習慣,進而生成能力。今天,不少同志對黨的思想理論、規定要求等,也只停留在“知”的層面,與形成習慣相距甚遠。較之過去,的確違紀現象少了、風氣清新多了,但一些人恐怕也只是在強大“外力”作用之下,暫時剎住了慣性。有的改變背后,可說是“勉強為之”,而非“自然而為”。

    培養好習慣并非易事。用新的好習慣替掉舊的壞習慣,如同脫胎換骨,但也別無他法,只能按照“抓常、抓細、抓長”的“方子”老實抓藥治病。好習慣的培養,往往需要經歷從“刻意而不自然”到“刻意而自然”再到“不刻意而自然”的過程。以釘釘子精神咬緊不放、一抓到底,才能逐步形成好習慣、涵養新風氣。好習慣也不會自動定型。培養好習慣,個體必須充滿內在“定力”,組織上也應給予必要“壓力”。如果存有“鴕鳥心態”、當“好好先生”,讓規章制度“嘴上講講”“紙上寫寫”“墻上掛掛”,“探頭”“利劍”“戒尺”形同擺設,問責的“拳頭”高高舉起、輕輕放下,對“老毛病”搞溫良恭儉讓……那么,壞習慣永遠也改不掉,好習慣始終也出不來。

    “柔情法官”陳燕萍扎根基層14年,審理了3000余起案件,結果無一錯案、無一投訴、無一上訪。記者問她“是怎樣堅持下來的”,她回答:我沒有感到在“堅持”啊!“堅持”那多累呀?我覺得很習慣、很自然。讓“好習慣”成為自然,一個人才會真正感受到坦蕩與自在。

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杨浦区| 枣庄市| 黑山县| 贵溪市| 宝应县| 西乡县| 平远县| 乡城县| 贵阳市| 拉孜县| 古浪县| 盖州市| 朝阳市| 崇礼县| 田林县| 阿尔山市| 黎平县| 神木县| 绩溪县| 镇江市| 小金县| 辛集市| 景德镇市| 宣武区| 虎林市| 南通市| 漠河县| 故城县| 西贡区| 信丰县| 大洼县| 武陟县| 武宣县| 和林格尔县| 寿光市| 屏东县| 尉犁县| 安国市| 通化县| 临汾市| 石林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