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rt id="qoiue"><delect id="qoiue"></delect></rt>
  • <rt id="qoiue"><delect id="qoiue"></delect></rt><rt id="qoiue"><delect id="qoiue"></delect></rt>
  • <strike id="qoiue"></strike>
    <center id="qoiue"></center>
  • 冷凍電鏡技術獲諾貝爾化學獎,中研院將添購兩臺儀器

    時間:2017-10-09 作者: 閱讀:4239

          諾貝爾化學獎于臺北時間4日下午5點45分公布,由瑞士、美國和英國3位學者杜巴謝(Jacques Dubochet)、法蘭克(Joachim Frank)及韓德森(Richard Henderson)共同殊榮,而獲獎成就在于研發低溫電子顯微鏡,簡化與改善生物分子成像。

          根據諾貝爾網站指出,諾貝爾化學獎從1901年至2017年,已頒發109次,其中僅63次為一位得主單獨獲獎;而今年獎金加碼至900萬瑞典克朗,約合新臺幣3374萬元,由3名學者共享。

          中研院化學所副研究員章為皓表示,目前普遍應用于觀察微生物體形態光學顯微鏡,解析度為可透視到兩個奈米,但電子顯微鏡使用電子束取代光,解析度可達0.3至0.25奈米,可看到蛋白質結構,但電子顯微鏡在使用時,很容易對觀察樣本造成輻射傷害,因此科學界近年發展低溫電顯,以非結晶態的水將樣本包起來,在約零下180℃的環境維持它的原態,也能減少輻射傷害。
          章為皓指出,以電子顯微鏡從事科學研究,不僅在全球漸成趨勢,大陸諸多一線大學也購買器材,像是北京清華大學、武漢大學與浙江大學等校,約有20所陸校已相繼添購。
          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蔡明道則說,電子顯微鏡主要運用于化學與材料科學,并非應用于生物分子觀察,3名學者開發低溫電子顯微鏡,對于在觀察生物分子解析時,能將光學與輻射傷害降到最低,而中研院耗資兩億多臺幣,已訂購兩臺電子顯微鏡,預計將在12月底運抵臺灣,明年3至4月間開始使用,屆時將開放大學研究者一同使用。
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东乡| 繁昌县| 扬中市| 尼木县| 迁西县| 平阳县| 乐清市| 新沂市| 海晏县| 富源县| 舞钢市| 绥中县| 石嘴山市| 新安县| 盖州市| 洪江市| 香格里拉县| 青龙| 桐城市| 安义县| 乌兰察布市| 邵东县| 合山市| 延吉市| 朝阳区| 彰武县| 沙河市| 双江| 阿拉善右旗| 永定县| 崇州市| 成安县| 乾安县| 碌曲县| 平塘县| 定边县| 临沂市| 佛冈县| 洪湖市| 鄂州市| 浦城县|